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个人如何介入养老行业发展(个人如何介入养老行业发展工作)

2023-11-22 11319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体系解析
  2. 养老行业前景如何
  3. 如何面对不久将来的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经历的必然阶段,现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进一步加快趋势。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养老体系解析,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机构养老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一)老年人对家及亲属的依恋心理

个人如何介入养老行业发展(个人如何介入养老行业发展工作)

  

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居家养老,然而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很多因素制约了这一养老模式。实行计划生育后,生育率降低,子女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难腾出时间照顾父母;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流动增加,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人们在各城市间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得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缺少应有的供养;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断裂,年轻一代的养老观念开始转变,或者部分人重小轻老,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非情愿的转向机构养老模式。

  

年轻人很容易接受这一养老模式的转变,但是受环境以及文化程度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却难以接受机构养老的模式,很多进入机构养老的老人都是不情愿的。他们认为,去机构养老就是子女的不孝,住在养老院就表示自己被子女抛弃。作者之前在养老院工作时,院内工作人员告诉作者,曾经院内某位老人趁工作人员不注意,自己偷跑回家后又被带了回来;还有老人在亲人来探望时哭着让子女带自己回家。试图回家无果后,老人虽然不再表现出回家的欲望,但是内心对家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针对这些老人,院内工作人员的处理方法只是在偷跑时领回、在挽留家人时将家人带走,之后对于老人不情愿的郁结心理根本视而不见。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中,虽然有时有子女无时间照顾等问题,但是老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体现在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安排作息、出行活动等。作者在院内工作时发现养老院的大门每天都是紧锁着的,除了工作人员上下班出入,院内老人不能随意出入,老人们只能在院子里活动,不可以走出院子。这样做是出于对老人的安全考虑,但是这样做也限制了老人的出入自由,老人不再能随心的出门散步活动了;院内不允许养宠物,有的老人在家时就是养宠物的,但是院内明文规定不能饲养,老人生活在养老院本就离开家庭思念儿女,有的老人需要宠物帮助他们进行移情适应,可是集体生活必须遵守集体规定;还有吃饭时间、作息时间、洗澡等,很多问题都有统一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管理,一方面是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老年人活到这个年纪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物钟和生活方式,这些规定老人虽然不适应,但是也知道无法更改,所以只能把这种不适应长时间地放在心理搁置了,老人虽然不会说出来,但是与老人交谈时作者明显地感受到了老人对集体生活中规定的不适心理。

  

(三)角色转换和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问题

  

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脱离了原有的熟悉环境,也可以说是脱离了外部社会大环境,进入到了养老院这个新的环境中,这个过程中需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和功能的调整。有些老人在家时扮演照顾者的角色,负责家务等劳动,有的老人还具有外出打工等能力,可是被子女送到养老院后,老人的角色从照顾者转变为被照顾者、从具有劳动能力转变成无须洗衣做饭,这些转变老人不会自我调整所以有不适感,这种情绪不及时处理,会使老人形成心理问题,会影响到老人适应环境以及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同时若不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角色转换不成功,会使得老人不认同院内的老年人群体,日后在日常人际关系处理中会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时,养老院内群体的角色不像院外人们的角色具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单位同事有共同的工作经历、朋友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等。养老院的老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都不相同,所以生活习性也不尽相同,只有成功转换到院内老人这一角色,才会使人际交往更加和谐。

  

在机构中的老人除了部分身体亚健康但是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外还有很多生活半自理的老人,他们很多患有不能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经常受疼痛困扰。作者之前在养老院工作时,有一次本来约定好时间进行访谈,但是工作人员临时通知老人不能按时参加访谈了,因为老人病了,难受得一直流泪。作者知晓老人患有慢性病,平日里每逢换季阴天就会十分疼痛难忍,所以就调整了访谈时间。可是后来访谈时才知道,原来老人当天不是因为旧病复发疼痛难忍而痛哭,他只是患了感冒咽喉疼痛而心情崩溃痛哭。不止这一个案,在跟其他老人的访谈中,作者也感受到了老人对疾病的消极情绪。老人们在疼痛的折磨下经常沉浸在哀伤中,很少能积极地面对病情,正确的认识生死。这种典型的哀伤心理以及生死教育不在院内的工作人员服务范围之内,他们也不清楚应该如何进行安慰。

  

除了机构养老中存在这些心理问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也存在相应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状态往往被人们忽视。

  

二、社会工作介入养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养老体系受长期以来传统方式的影响还不完善,无论是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各种模式都存在相应问题不被发现或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社工的介入能够及时发现并弥补现有养老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

  

1.完善各种模式存在的功能缺失问题。以机构养老模式为例,目前人们普遍意识到了机构养老中的生活条件不足,例如规模、设施不完善,收费高条件不好等,却忽略了管理服务上的缺陷。现实行以行政为本的管理模式忽视了最重要的老人精神慰藉的真正需求,使老人很难产生家的满足感。而且不习惯集体生活的老人,面对封闭性管理使他们内心更加孤独,只会感受到管理的冷漠和内心的无助。目前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老人的生活照料服务与健康服务,对于更高层次的心理及精神层次需求,大多数养老机构都缺乏专业人员提供恰当服务。当前的机构已经无法实现养老的全部功能,存在功能缺失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了解老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且社工可以有效地帮助老人争取应有的权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社会工作对养老体系的介入,能够有效解决转型期养老体系中功能缺失的问题。

  

2.缓解养老服务方式单一问题。机构养老单一粗放的服务形式难以完全满足现代社会中老人们的需求,养老体系的发展没有跟上现代化的脚步,现有养老体系面临种种困境已无法独自承担养老责任,这说明需要引入新的机制与原有体系相结合。社会工作体系的介入,以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增强了原有养老体系的专业实力,为养老提供了更多资源供求。社工介入缓解了养老服务方式单一问题,使多种体制相结合成为可能,推进了实现多元化养老的目标,使养老体系更加完善,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社工体系介入养老体系的可行性在于社会工作有其专业优势,这种优势在它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技能上。

  

1.社工对于养老模式的理论支持。社会工作中的老年社会工作包含很多关于老年人的理论基础,社会撤离理论、连续性理论和社会交换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在帮助老人更好地适应环境,为老人提供解释和帮助,在此就不一一赘述,针对前文所述机构养老中的心理问题,就以心理—社会治疗理论为例,浅析社工理论的支持作用。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是1990年伍兹(Woods)和霍利斯(Hollis)提出的著名理论。该理论应用于个案工作的精神分析中,目的是改进特定情境中的人际关系。该理论指导了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个案工作),首先社工与案主接触的初期,应该通过改变对自我的不好认知助其建立自信、减轻焦虑;其次对案主进行直接影响;然后通过同感帮助案主改善对自身的理解,促进案主自省;最后选择治疗目标并确定治疗程序。心理—社会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个案工作中。

  

2.社工对于养老模式的专业技能支持。针对养老体系,社会工作者具有人类行为、临床心理等知识储备,具体包括具备专业的价值观伦理观;了解文化多样性;了解弱势群体;知晓社会救助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多种基础知识。社工面临不同老人的不同问题,也会扮演不同的身份,如教育者、关爱者、呼吁者等。此外,为了解决案主困难,社工的助人技能包括给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对案主的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并给出具体方法作为参考;针对心理、生理有问题的特殊人群进行必要的社会救助。老年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一般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步骤。

  

政府为主社工为辅原则。社工介入养老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以政府为主社工为辅原则。养老体系的建设,政府起到主要作用,社工只作为辅助。但是社工不是依附于政府政策而存在的,社工介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现现有体制存在的漏洞,提出问题,呼吁促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

  

尊重、保密、接纳以及案主自决原则。在社会普通人眼里,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而在社工看来老年人仍然是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社工需要倾听、尊重老年人个人的意愿,只有尊重他们,才会使老年生活更加幸福。为了能给老人提供帮助首先应该获得老人的信任,建立信任关系就一定要遵循保密原则。在接触过程中,社工应该理解老人的心理,包括负面情绪也应理解。接纳老人的想法,不妄加肯定或者批评,这样能够促进关系,更好的提供帮助,接纳是理解而不是赞同。最后,在帮助过程中老人拥有自主决定的权利,无论什么事,社工都不能代替老人做决定,要充分尊重老人的决定。这些原则贯穿社工工作的始终。

  

不同的养老模式会产生不同的问题,针对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侧重点不同,但是方法基本相同,以机构养老为例,具体介入方法为老年个案工作和老年小组工作。这两种方法对于其他模式依然适用。

  

1.老年个案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是针对老人问题展开的一对一的处理方式。老年个案工作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技巧。目前普遍常用的是怀旧和生命回顾。怀旧就是让老人回顾他们记忆中最重要的时刻,通过回顾开心、难忘的经历让老人重新体验到快乐、成就感和尊严,使老人增强这种利于健康的积极情绪,帮助重新找回作为个体的尊严。 [2]怀旧方法无论对城市老人还是农村老人都很有效,通过回顾,使老人重拾自信,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问题以及其他更多的问题。

  

生命回顾是指从头回顾一生中的经历,无论成功失败,无论喜悦悲伤,鼓励老人完整的回顾并讲述人生从而达到让老人重建完整自我的目的。在回顾中进行反省以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老年生活。怀旧与生命回顾的区别在于,生命回顾是回顾整个人生,而不是只回顾以往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和事件。生命回顾更加系统详细,能帮助老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容易认知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这种技巧可以运用到治疗心理问题中,对于抑郁症老人的治疗也起到有效作用。在老年病中,因长期忽视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病,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情绪消极。在养老院工作期间,作者得知养老院中就存在过类似问题,但是院内工作人员不知道怎么处理。社工也可以为养老院的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从而可以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2.老年小组工作。老年小组活动是根据老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具有相似问题的老人共同参加活动,通过完成活动达到解决老人问题的目的 [3]。小组活动可以有各种目标,可以是为了提高帮助老人适应环境,可以是为了帮助老人缓解孤独心理,可以是为了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社交网络,或者是为了增加老人的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每种小组的目标不同组织形式和过程也就不同。目前常用的小组形式有老年人互助小组、怀旧小组、社交小组、保健小组和休闲小组。

  

心理问题不单是存在于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中,居家及社区养老模式中的老年人同样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并且被广泛忽视。在现代化社会,单一粗放的生活供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养老需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供养更加重要。当下我国养老问题虽然广受关注,但是目光总是聚焦在老人的衣食供养、医疗保障等方面,严重忽视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此,社会工作因其与养老问题高度相关的专业优势,介入到养老体系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社工介入的基本途径也同样适用于解决各种问题,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可以广泛运用于三种养老模式。社工与养老体系的结合,完善了养老体系的不足,促进了多元化养老体系的进程。社工应用其专业技巧,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虽说现在社工与养老体系的结合还不完善,还需时间磨合,但是,社工对养老体系的介入必然促进养老体系的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使老人获得更美满的晚年生活。

  

[1]钟添生.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65—66.

  

[2]吴帆.中国养老资源供求状况与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分析[J].人口学刊, 2007,(3):23—25.

  

[3]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中国人口的结构性挑战越发明显:202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于较低水平;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占比18.70%,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就养老育幼方面在会上表示,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十四五”《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

  

中国养老机构竞争日趋激烈,在政策和市场红利的推动下,随着夕阳产业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抓住风口,借势而入,预计到2022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与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相比,在多方需求的驱动下,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明确老年用品产业重点领域;

  

(2)建立横向纵向联系促进产需对接;

  

(3)引导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精神文化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文化养老”受到大多数老年人的青眯和推崇。

  

人民群众创立了广场舞,中老年人发展了广场舞,广场舞文化成为了增添老年人晚年幸福感的重要一环。

  

棋牌能够用“以棋会友”的方式扩大老年人的交友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感。

  

影视剧能与老年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不断丰富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老年人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中国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养老产业亟待发展,在技术、互联网、大数据、5G智能化的加持下,10万亿级市场蓝海正在酝酿,养老产业将迎来营销新机遇。

  

1、一是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养老的投入。投入资金与硬件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中,组织社区集体提供帮助,给社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蔬菜、水果等。完善养老机制。集社区、个人、家庭、社会合力共同养老,争取社会组织的帮助,形成多元化养老,分散压力。

  

2、二是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

  

3、三是应将逐步实行奖励生育政策,放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转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的严峻形势。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随后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必然要求,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必然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