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山西纺织行业发展状况(山西纺织行业发展状况怎么样)

2023-10-27 8675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山西在中国的地位
  2. 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3. 建国后各行业的发展

山西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一块富庶之地。历史上的山西是块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远古时代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均建于此。

  

隋末的李世民父子也正是从这里出兵统一中国并建立的让汉民族引以为豪的“大唐盛世”的。到了清末民初时,山西票号的昌盛更使得山西富甲一方,成为了当时全国的金融中心。

  

山西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煤、铁、铝、铜、金、银、钴、石灰石、粘土、石膏、芒硝、镁盐等49种,矿区达620处。其中煤、铝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钛铁、熔剂石灰石的储量居于第四;长石、石膏、钴、铜、锗、金的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

  

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

  

1、在农业增长和发展的同时,明中后期的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高度发展,无论行业种类、数量、规模、产量,还是工具、生产技术、质量经营方式等都有很大提高。

  

2、作为明代最为重要的手工行业纺织业,生产工具较前大有改进。

  

3、1明代手工业进步最有代表性的是棉织业。

  

4、2明代手工业进步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嘉靖万历年间民营手工业渐居于主要地位。

  

5、3与此相应,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匠役制度出现互解现象。

  

6、在手工业方面,冶铁、铸铁和制瓷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全国产铁

  

7、的地区共达一百余处,在河北遵化、山西阳城、广东佛山、福建尤溪等地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冶铁、铸铁业。铁炉用盐泥砌成,大部分已用煤炭为原料。遵化的铁炉深一丈二尺,每炉可熔矿砂两千多斤。景德镇宫窑的制瓷业,有五十八座,而民窑已超过了九百座,民窑所烧造的薄胎纯白器、青花以及各种颜色釉等都能与官窑媲美,甚至还超过官窑的水平③。突出地反映了手工业生产水平和卓越技巧的是当时最发达的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明代,“花楼机”的构造比过去更为复杂。弘治时,福建的机匠已改用了新式的织机,叫作“改机”。万历时,嘉兴濮院镇的机匠也把原有的土机改为新式的“纱绸机”。在明末苏州的市场上,作为商品贩卖的织机就有绫、绢、纱、罗、绸、布六种之多,织出的成品更是巧变百出,花色日新④。

  

8、棉纺织业的生产工具比以前也大有改进,出现了脚踏纺车和装脚的搅

  

9、车。元朝的弹弓用竹弓绳弦,到这时已改为以木为弓,以腊丝为弦。元朝的纺车容三繀,这时已有容四繀、五繀的纺车。搅车的式样很多,专供轧花去子之用,元朝一般用两人,这时改用一人,其生产量可当三人,勺容式的搅车和大仓式的搅车一人可当四人。在明代,棉纺织业已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也是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经济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尽管棉纺织业的产品主要还是由农民一家一户一手一足的进行操作,但是涓滴成泉,仅在松江一地每人每天可织一匹,积聚起来,就能够“日

  

10、出万匹”。所以明朝人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清朝年间,广东冶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广东的冶铁业代表是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今广东佛山)。塘(在嘉善县纱”之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一)产生阶段 1、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③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势力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二)初步发展 1、发展条件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②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发展概况:①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③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三)“短暂的春天”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进一步发展原因①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②法令法规的保护。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③社会舆论的认同和感召。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2、进一步发展概况①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年左右)②表现: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多达13000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1912年到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③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发展特点:①一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在: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偏于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 B、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宰相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四)抗战前夕短暂发展 1、有利因素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①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法币政策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不利因素币制改革后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巨额财富的重要工具。(五)面临萎缩①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②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凋谢萎缩 A.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官僚资本有哪些特点?货币急剧贬值对民族工业有何影响? B.民族工业的萎缩状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六)转变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埋单仙,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参考资料:http://www.studa.net/Capitalism/081209/11143516-2.html